贵阳森林中的酒店设计:自然与奢华的结合

——把黔灵山风,酿成一场可以入住的深呼吸


缘起:为什么贵阳需要一座“森林酒店”

贵阳全年平均 23.5 ℃ 的体感温度、85% 的森林覆盖率,让它成为中国“天然空调房”。当“避暑”成为城市人群的刚需,一座真正长在森林里的酒店,就不再是噱头,而是对稀缺自然资源的最高礼赞。我们要做的,不是把自然搬进酒店,而是把酒店轻轻放进自然。


选址:把海拔 1280 米的山脊留给风

我们把酒店落位在贵阳乌当区一条原始次生林的脊线上,三面峡谷,一面向城。建筑退台 27 米,高差被设计成 8 个“空中庭院”,保证每一层楼都能平视树冠。夜晚,贵阳的灯火在脚下 400 米处闪烁,像一条缓慢流动的光之河。


酒店设计关键词:三片叶子、两条缝、一块玉

• 三片叶子:主屋面由 3 片“巨叶”状的木结构张拉膜覆盖,膜材取自可回收 ETFE,透光率 40%,白天过滤紫外线,夜晚透出暖光,像萤火虫的腹部。

• 两条缝:一条“风缝”贯通大堂与峡谷,让山风成为天然空调;一条“光缝”把清晨第一缕日光引入全日餐厅。

• 一块玉:接待台是一块 5 吨重的贵州翠玉原石,只抛光正面,背面保留岩皮,提醒客人——奢华不必张扬,自然本身即最贵重的材料。


客房:把树洞放大 10 倍的治愈感

55 间客房分成“云杉、银杏、珙桐”三种主题色系,对应窗外不同树种。室内没有一处 90° 直角,墙体以 7° 倾角向森林微张,像树洞般包裹住人。床头背板是 3D 打印的苔藓浮雕,湿度 65% 以上时,真苔藓会从孔隙里探出头来。

推开 270° 旋转落地窗,阳台地面是一块 8 cm 厚的防爆玻璃,脚下落叶触手可及,却不必承担踩碎它们的愧疚。


公区:一条 90 米长的“漂浮栈道”

这条栈道离地 15 米,用 36 组碳纤维吊杆悬挑于树梢之间。白天是瑜伽平台,夜晚化身“星幕酒吧”。栈道尽头设一座 6 m×6 m 的镜面水池,把银河完整地复制到人间。所有栏杆取消横向构件,防止鸟撞,也防止人倚靠时破坏天际线。


可持续:让奢华与碳中和握手

• 水源:屋顶膜结构收集雨水,经三重植物根系过滤后,回用于冲厕与景观。

• 能源:地源热泵 + 空气源热泵双系统,全年 PUE 1.15。

• 材料:90% 的钢构可拆卸,木饰面全部选用 FSC 认证的本地杉木。

• 社区:酒店每接待一位住客,即在乌当区补种 1 株本土阔叶树,二维码绑定,三年后住客可收到树木生长影像。


动线与仪式:从“入山”到“观云”的七重奏

我们把抵达路径拆成 7 个情绪节点:

① 林口雾幕——② 石阶水琴——③ 苔藓影壁——④ 玉台接待——⑤ 浮桥穿林——⑥ 空中大堂——⑦ 云端客房。

每经过一个节点,城市的分贝衰减 3 dB,抵达客房时,只剩 28 dB 的风声与心跳。


味觉:把森林做成一道菜

主厨与贵州植物园合作,开发出“24 节气森林菜单”:

春分吃嫩芽蕨苔,夏至喝雷公山冷萃百花蜜,秋分品刺梨发酵汽酒,冬至炖林下黑松露土鸡。所有食材 48 小时内从森林到餐桌,保证“海拔差”成为最新鲜的调味料。


艺术介入:让酒店成为美术馆

酒店一年只办三场展览,每场不超过三件作品,全部委托本地艺术家驻地创作。第一件作品《树语》,是艺术家把 10 棵树的年轮转译成声音,住客戴上骨传导耳机,抱着那棵树就能听见它的一生。艺术在这里不是装饰,而是与自然对话的媒介。


结语:奢华不是占有森林,而是被森林允许留下

贵阳这座森林酒店,没有宏大的宣言,只有谦逊的 1.2 万㎡ 建筑体量,悄悄让出 90% 的土地给松鼠与风。我们用设计证明:真正的奢华,是躺在 600 年树龄的银杏下,听风穿过 23℃ 的夏天,然后轻轻告诉自己——

“原来,人可以像树一样,只向光生长,不必赶路。”

申明:如本站文章或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您及时联系本站,我们会尽快处理!

上一篇:贵阳探险者的乐园:户外运动主题酒店

下一篇:暂无

返回
1361768049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