贵阳探险者的乐园:户外运动主题酒店
——当酒店设计成为探险旅程的第一站
一、写在前面:为什么把酒店做成“乐园”
贵阳,一座被喀斯特群山与高原湖泊环抱的城市,天生就是户外运动者的天堂。但传统酒店只解决“住”,不解决“玩”。于是,我们把酒店设计前置到探险动线之中——让入住本身就是一次热身。贵阳探险者的乐园由此诞生:它不是歇脚点,而是下一段高空的起点。
二、选址逻辑:把大堂安在海拔 1200 米的山脊
酒店坐落于贵阳南郊的龙里山地运动公园顶端,海拔 1200 米,云雾常年在脚下流动。酒店设计团队先用无人机扫描山脊线,再让建筑像折纸一样顺势嵌入,减少 40% 土方开挖。
结果:
• 徒步者从谷底沿栈道 30 分钟即可抵达大堂,心跳与海拔同步上升;
• 滑翔伞起飞台直接架在屋顶,登记—更衣—起飞三步完成;
• 客房阳台正对峡谷风口,夜里能听到滑翔伞布料在山谷中猎猎作响——这是贵阳探险者的摇篮曲。
三、酒店设计关键词:轻、透、野
轻:主体采用航空级铝合金框架与可回收 ETFE 膜,整个屋面仅 0.8 吨/㎡,比传统混凝土轻 70%,让山体“忘记”了建筑的存在。
透:所有走廊取消实体栏板,改为钢索+网状护栏,视线无遮挡;夜间灯光藏在网格节点,像一条悬浮的光之栈道。
野:大堂吧的 12 根立柱保留原始页岩肌理,只喷一层透明氟碳漆,手摸上去依旧粗糙,提醒客人“你还在山里”。
四、功能分区:一条“探险动线”串起所有场景
• G 层:装备车库
50 辆山地车、20 套潜水干衣、10 套攀冰器具全部 RFID 管理,手机扫码即可借还。车库中央是 5 米高的室内攀岩塔,办理入住时就能先爬一面 5.12 难度的热身墙。
• 1 层:能量厨房
主厨来自环法车队营养团队,三道招牌:酸汤牛肉能量锅、刺梨电解质冰沙、折耳根蛋白棒。所有餐桌嵌入感应线圈,手机放上去 10 分钟无线快充,补电和补给同步完成。
• 2-4 层:客房“舱体”
三种房型对应三种探险主题:
– 岩壁舱:床头是 3D 打印的 1:1 喀斯特浮雕,夜灯亮起时仿佛睡在钟乳石洞;
– 雨林舱:阳台隐藏雾化系统,每 30 秒喷一次 2 微米水雾,体感温度瞬降 3℃;
– 星空舱:屋顶电动天窗 100% 开启,躺在床上就能拍银河延时。
• 屋顶:云端起飞台
白天是滑翔伞、翼装飞行起点;夜晚关闭空域,变成 270° 观景酒吧,调酒师用液氮调制“贵阳云海”,一口下去嘴里冒烟,像跳进了山谷的云。
五、可持续探险:让野趣与环保并存
• 水源:酒店设计阶段即引入雨水—中水双循环系统,屋面 ETFE 膜收集的雨水经三级过滤后用于冲厕与绿化,全年可减少 38% 市政用水。
• 能源:建筑外立面 1200 块柔性光伏薄膜日均发电 260kWh,足够覆盖公共区域照明;剩余电量反向输送给山脚的村民充电桩,形成社区微网。
• 材料:所有家具采用贵阳本地竹钢复合材,拆下后可 100% 粉碎再压制,实现“零建筑垃圾”承诺。
六、社群运营:把“客人”变“队友”
酒店每周发布三条官方探险路线,难度 2-5 级不等,客人通过小程序拼团。成功组队后,系统根据队员心率、血氧历史数据自动匹配补给方案,并在房间内预置个人化能量包。
每月最后一个周末举办“山脊放映会”,屋顶巨幕播放当月客人拍摄的 GoPro 精华,现场投票选出“最佳探险瞬间”,获胜者赢得下一次滑翔伞免单。酒店设计之初就预留了 8 米×4 米的可升降幕布与 4K 激光投影机位,只为这一刻的掌声。
七、尾声:从一张房卡到一次远征
在贵阳探险者的乐园,酒店设计不再是静态的空间语言,而是一条不断延伸的轨迹——从装备车库的轮胎痕迹,到大堂吧的页岩立柱,再到屋顶起飞的呼啸风声,所有元素共同指向一个信号:
“你已在山里,下一步,就飞吧。”
申明:如本站文章或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您及时联系本站,我们会尽快处理!